困局——普通人如何选书?

读书时,我重复遇到一个问题:如何选书?这个问题甚至影响到读书的动力。如果遇到烂书,简直是浪费生命,没有收获不说,还造成损失,谁能忍呢?显然,如何选书,是个专业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辨别哪些书是有用或无用,哪些书是科学或伪科学。而在此之前,我仅仅靠别人的推荐去选书。所以我想,是否有适用于普通人的选书方法?

图书价值

《聪明的阅读者》给到我部分答案:图书价值=内容品质+版本价值+社会评价+内在动机。为何说“部分”,因为判断内容品质和版本价值,不适用于普通人,普通人短时间内也难以掌握。

再看“社会评价”的多个要素:

  • 社会评价要素:
    • 定量
      • 作者的 H 指数
      • 图书的被引用次数
      • 作者任职机构排名
      • 图书的媒体得分与排名
    • 定性
      • 作者所获荣耀(荣获奖项与荣誉称号)
      • 作者投入时间(是否长期研究这个领域)
      • 作者投入心力(是不是灌水的书)
      • 是不是作者的三作(成名作、代表作、巅峰之作)

可以看出部分要素存在上述的现象:例如,“是不是作者的三作(成名作、代表作、巅峰之作)”。所以,对于普通人,图书价值=部分社会评价+内在动机。

相信偏见

重点说说,社会评价中的“定性”。为何我选择参考《聪明的阅读者》而不是其他,因为我信任此书的作者,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如果不能分辨他对于否,至少得看他读书的数量、时长、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能力。

当然,鸡蛋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多参考几个这样标准的人是有必要的。他们会互相竞争,可以信任谁,时间会给你答案的。

选书,为了什么

选书为的是读书,若读书只是为了提升自我,或解决问题,是否值得如此费劲呢?还有比读书更有效的吗?

回答第一个问题:值得。因为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早已被诸多智者遇到了,他们通过书或者其他信息载体将解决方法传播开来,而普通人通过小成本方式——选书和读书,获取答案。进一步说,掌握更多选书的技巧,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

回答第二个问题:有。获得专业人士的亲身指导,更快速且有效,但,一般成本较高

回到普通人的角度,在某些情况下,读书,确实成本小,且收益潜力大。

最后

事实上,全面掌握选书方法是最好的。但对于普通人,图书价值=部分社会评价+内在动机,或许是一个折中的方法吧。

记录

20250124: 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