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感觉》推荐序

根本不可想象,我可以把一本讲述修辞的书看完。以往,它就像高中的政治书一样,索然无味,为了考试不得不将其啃下。但现在,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写作,读起来不再是寸步难行了,而是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越发感觉有些事不是不能做,而是自己想不想做。

如无特指,以下引用皆为《修辞感觉》([日]佐藤信夫·著/肖书文·译)文中内容。其中,作者重新解释了七种修辞格(直喻、隐喻、换喻、提喻、夸张法、列叙法、缓叙法)。

语言的局限性

以往,我并不明白某些书籍在说明一个概念时,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从不同时期的中西方观点来说明。另外,我想用言语去记录感想和心情,但穷尽所学,亦难以表达。直至看到以下这句话,解答了以上两个问题:

单词数量再多,终归是有限的,而围绕我们的现实和我们内心的风景却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

就像苏轼写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连在对一座山观察的角度不同,其形态也不尽相同,单单用某个词语怎能准确描述它呢。况且是那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概念和心情。

发现美的眼睛

想必你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当你在某处看到一座建筑或一幅艺术画,第一印象让你感觉其颜色搭配不错,但你始终不能说出它搭配好在哪里,总之就是难以言语的感觉。这时候,你需要一双眼睛,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它不会突然出现,它只会在你寻找它的时候长出来。

作者在“提喻”一章举了这样的例子(“冷不防”是人名):

佣人推开老太婆,冷不防拔刀出鞘,将白钢色举到她的眼前——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这里的“白钢色”用得好,视觉上显现了刀具的颜色;感觉上刀具这种冰冷的杀器震慑了老太婆。其具有的双重表现效果,仿佛把读者代入了她的处境,让人置身其中。另外,“白钢色”代替了词语“刀具”而免于啰嗦重复,可谓一举多得。

同样地,在1976版《共产党宣言》: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金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过来。

其中“扑过来”用得很生动,且活灵活现。具体描述这个动作后,似乎,资产阶级扑过去的画面就显现在你我的眼前,整体画面非常丰富。试想,将用“进攻”代替“扑过去”,是否生硬许多,逊色许多。

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多了一个观察的角度。如上所述,如果不曾了解过修辞相关的东西,并不会发现它好在哪里。你学习到某一专业,有了一个观察的角度,你看到它的好,才更有机会用上它的好。连它的好哪都不知道,怎么会有动力去想尽办法地去拥有它并用上它呢!所以,这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是在缤纷的世界是如此重要。

修辞之美

你会发现,语言作为生硬的符号,有其数量和意义的有限性。面对无限的事物,其捉襟见肘,难以一一全面解释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修辞。以解释“夸张法”为例,书中如此道来:

夸张法让我们意识到语言本质上的谎言的可能性。它往往以一种嘲笑我们为维持信用而作不断努力的恶作剧来医治我们这种努力的疲惫。

此处用隐喻这种修辞格对夸张法的解读颇为生动。作者将“夸张法”比喻成“一个嘲笑我们的人”,这个“人”用恶作剧的方式来医治我们的疲惫。这种的解释脱离了现实逻辑性,让我们对夸张法的认识又多了一点。

对比学术性解释,这样的解释是否要生动许多呢。面对一种事物或现象,我们所能使用的角度有许多,又因语言的局限性,借助修辞手法,能表达我们心中“不能言语”的感觉,且能重新发掘出不一样的美好。

零度的偏离

“开智学堂”对于《修辞感觉》的推荐语是:“所谓修辞,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有趣的人生也是一样,对规范的偏离,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因此,修辞,作为人生意义。”

相反,作者讲到,我们有了随意表达的习惯,而深信语言是不含技术且能坦率忠实记事的工具。于生活轨迹,我们不也被某些习惯束缚着,盲信了些什么吗,就如思考习惯,他们面对眼前的现象,是这样看待的:

  • 所看到的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就觉得,读大学是没有用的,在那不也是混日子!过三四年再出来工作,已经比那些早进入社会的少了经验不说,还少了挣钱,不如不读;
  • 看到一般年轻人在二十多岁都已经拍拖结婚,甚至有了在上学的子女了。那些家长、亲戚和朋友就认为他们身边二十多岁的人也得一样才算是正常,才算是跟上社会的步伐。所以要“急你所急”,给你介绍对象。
  • ……

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工作不一定是浪费时间,二十多岁的人还没有拍拖结婚不一定是脱离社会。生活不乏定性思维,我想,当我们被定性思想“教育”得太久了,成长轨迹也被固化了。最可怕的是,思维也因此而固化了。所以,庆幸的是,在学习中,例如写作,我能接触到对规范的偏离,对零度的偏离——修辞。

修改记录

2017-4-18创建

Updated: